(資料圖片)
【本文來自《就算那時候商店的貨架擺的滿又怎樣,老百姓家里都是空蕩蕩的》評論區(qū),標題為小編添加】
所謂故國者2013農(nóng)村的教師工資14塊,估計您說的是代課教師。家父家母就是農(nóng)村學校教師,工資不止14塊。
物價怎么才算便宜?我只記得那時候火柴2分錢1盒,冰棍5分錢1只,豬肉7毛4分錢1斤。
84/85年的時候,地級市電影院門票1毛5分錢1張,普通信件郵寄貼8分錢1張的郵票就可以了。
每月14元,應該是代課教師。
像我母親,師范畢業(yè)拿38元,教了20年書還是38元,沒變過。大學畢業(yè)生的工作,50年代比70年代更高。
火柴、豬肉是便宜,但都是要票的,不是你想買多少就買多少的。豬肉就每人每月兩斤,而且只有城市戶口才有;火柴不知道是多少盒,而且都是一次性購買的,火柴這東西又很容易受潮,經(jīng)常劃好幾根都點不著,所以我印象中,借火柴的事情是經(jīng)常發(fā)生的。
冰棍倒是不要票,但是很多人連5分錢的冰棍也買不起。不要說冰棍,就連買鹽和醬油的錢,農(nóng)村人都要靠養(yǎng)雞生雞蛋賣了才有,我記得當時有一種“鹽是從雞屁股里扣出來的”這樣的說法。
關鍵詞: